•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纪实72小时中国版

纪实72小时中国版

主演:
内详
备注:
更新至7集
类型:
综艺
导演:
内详
年代:
2018
语言:
国语
地区:
大陆
更新:
2022-11-05 22:42
简介:
《纪实72小时》是日本NHK一档访问谈话式纪录片,每集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点连续72个小时进行拍摄,在事件发生地对镜头前的人物进行访问,让被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内心历程。该节目连续十年在NHK被评为观众满意度第一,2018年,腾讯纪录片与NHK达成合作,联合制作.....详细
相关综艺
纪实72小时中国版剧情简介
综艺《纪实72小时中国版》由内详主演,2018年大陆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纪实72小时》是日本NHK一档访问谈话式纪录片,每集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点连续72个小时进行拍摄,在事件发生地对镜头前的人物进行访问,让被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内心历程。该节目连续十年在NHK被评为观众满意度第一,2018年,腾讯纪录片与NHK达成合作,联合制作中国版《纪实72小时》。在自然和美食纪录片之后,腾讯视频将目光转向当下的现实社会,希望能够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节目在看似平凡的地方观察和采访,但是却能展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戏剧一幕。希望能够在陌生的城市,发现熟悉的角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体会他人。
纪实72小时中国版影评

中国版的《纪实72小时》我一直搁置了很久都没有敢看:因为害怕由于先入为主的偏见而对中国版微辞过多。

昨天想起来了就干脆一口气看了一部分。

在中国版拍摄消息出来的时候,我曾一度怀疑:中国的“家丑”观念和对镜头的普遍恐惧感会否让中国版缺乏故事,但是从看过这几集来看——完全没有,我们不但敢说,而且故事非常之精彩。单单观看了第一集以后我就能记住很多非常有人格特点的采访者:异地恋女孩,剪头发小哥,母亲去世的大哥,为父亲背债的酒吧销售小哥。并且在好的拍摄素材下,中国版也同日版用了一样的拍摄手法、一样的节目模式甚至一样的主题曲,这样看来,应该问题不大了吧?

但是,节目组仍然把这部片子完成得像一个大一课题作业的水平。

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节目组对此应当负非常大的责任——节目组在整个栏目中表现出来的素质不足以承载如此细腻、极具中国民族性格的、本可以产生伟大意义的纪录片——《纪实72小时》。

在节目中,节目组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像是在“等着天上掉素材”一样,遇到有可能不错的被访者,不是冷静地与被访者平等交流、探听故事,而是仿佛户口盘查一样不断地搜刮着对方的信息,这种盘问感会让人本能因为自我保护而抗拒透露出更多的个人信息,有的的确问出来了,但是节目组,你应当知道那是在面对镜头和“腾讯视频”的质问下而出于礼貌的回应,甚至夹杂着自卑与不情愿,而不是受访者情绪到位时的自然流露、与你一起探讨他自己的人生哲学,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曾经提到过“前台”与“后台”的概念,人在前台扮演人设,在后台成为自己,纪实性影像之所以难常常就在于其实是让人在前台扮演自己,而这不仅需要被访者自身具有相关的素质,更需要拍摄团队对人与人性本身有着清晰的认知,但是在中国版《纪实72小时》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被访者在前台与后台之间的犹豫与纠结——想说时没有给到话筒,不想说时话筒却抵在嘴上。

“那你让我们怎么办,如果有人不愿意说,我们就是没有足够的素材啊?”节目组或许会这么回答,那我问你,假如你采访到的一个人是位哑巴,这样的故事你做还是不做?还是节目组对纪实影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talk"上呢?镜头语言呢?视听语言呢?这些专业素质去到哪里了呢?

中国因为城市众多、群体类型庞大,社会问题与社会话题其实也已经非常丰富,从标题上看节目组也是用心地挖掘了选题,每一个选题看上去都让人很期待,但是点开视频看完下来收获几近于无,既无感慨,也无收获,就好像在路上擦肩而过的任何一个人,听他在电话里和别人说了几句话,借此来猜测了一下他的生活,而过完那几秒钟的思索,我的人生里就仿佛再也没存在过这个人。

那这样的片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也想他们说出点高深的东西,可是大家都没什么可说的,这让我们怎么做主题升华?”导演或许会这么说。我们想想大和民族,想想德意志民族,觉得他们好像都是特点非常明显的民族,那中国人,中华民族呢?“我不知道”,“我们没什么信仰”,或许有人要这样说,是这样的吗?一个历史从未断过的文明古国的人民没有信仰?还是他的信仰埋藏得很深,已经融入了看似普遍又不起眼的性格之中?再想想?信仰的背后呢?普通人的人生哲学呢?再想想看?

嗨,不帮你们想主意了,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