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片
  • 1
共同警备区

共同警备区

主演:
李英爱,李秉宪,宋康昊,金太祐,申河均,HerbertUlrich,ChristophHofrichter,李汉伟,奇周峯,陈泰贤,李代延
备注:
更新1
类型:
战争片
导演:
朴赞郁
年代:
2000
语言:
地区:
韩国
更新:
2024-03-02 21:09
简介:
板门店边界的共同警备区,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申河均饰)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详细
相关战争片
共同警备区剧情简介
战争片《共同警备区》由李英爱,李秉宪,宋康昊,金太祐,申河均,HerbertUlrich,ChristophHofrichter,李汉伟,奇周峯,陈泰贤,李代延主演,2000年韩国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板门店边界的共同警备区,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申河均饰)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瑞士国籍韩国女孩苏菲(李英爱饰)受派前来调查事件,韩国这边的李秀赫(李秉宪饰)始终保持沉默,而朝鲜一边的幸存者吴敬必(宋康昊饰)却表现出敌意,事情扑朔迷离。随着深入了解,苏菲发现事情隐藏著内幕,现场还另有其人……
共同警备区影评
听友人说起某一类韩剧,从曾经的《生死谍变》开始,无不以南北对抗的政治背景为题材,然而皆从小人物入手,爱情是可歌可泣,友情则是掏心掏肺,情节曲折离奇,情感波澜起伏,观众于是大饱眼福、叹为观止。虽然我们知道这样的故事仅仅是发生在商业片里,可是我们得到了满足,也就不那么较真了,更何况我以为,《共同警备区》是一部非常有想法的商业片。
故事的梗概其实也不复杂,南北韩边境的几个士兵,在“西线无战事”那样的情况下,私下里有了来往。当然,在非常严峻的政治形势下,这种交往可谓是战战兢兢,充满着试探的意味,也隐含着深深的戒备。于是,在一次意外当中,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两边终于还是一触即发,最后剩下的幸存者,被送上了审判庭——在南北边境开枪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很容易上升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高度的。而故事则恰从对这起事件的调查开始,采用倒叙的手法,剥茧抽丝一般展开全部的真相。两方面先是剑拔弩张,互相指责,然后当然有我们的主人公深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根本不是什么有预谋的政治事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政治情绪下发生失控的偶然事件。于是,所有受到触动的人包括观众便陷入了沉思。
对抗还是趋同?也许这不是主要话题,主要的是最后真相大白时的荒诞感。该片除了某些政客的嘴脸不那么讨喜(其实这部片子里面还算好了)之外,主要的人物没有哪一个是被丑化的,他们都很普通,做事情的出发点也都很朴素,就是这么一群人,却最终以枪对射,热血横流,故事的悲剧性由此彰显。撇开这点不谈,这部早期的该类片子剧情非常有张力,人物刻画生动,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的确是好片。
也许是这类的片子开始获得了成功,于是后面就一下子出来了很多。像《实尾岛》之类,虽然没什么大脑,但是非常阳刚,虽然人物不再是普通人,但基本上沿袭了从前的凡人调子,还可以当作娱乐片看看。只是政客开始戏份重了,一种在《生死谍变》中不曾直接出口的情绪渐渐弥漫开来,荒诞不再是一种氛围,而是确有所指了,即:将罪责归咎于政治。
到了《太极旗飘扬》,这样的浪潮可算到达了巅峰!该片的主角不再是平民,简直堪与兰博媲美:他先是在南韩当了战斗英雄,后来亲人因为接受了志愿军的救济粮而被枪毙,主角愤而投奔北韩,一举又成为北韩战斗力最强的红旗团的英雄!再后来,主角在一次进攻中与服役于南韩的亲弟弟狭路相逢,被从杀戮中唤醒。最后为了掩护弟弟撤退不被杀死,他端起机枪转身向红旗团扫射……结果当然是被打成了蜂窝。
看罢此片,简直就晕了。这样一个像杀人机器一般的蛮力之士,在敌对阵营换来换去,把一场战争变得毫无意义。当然,我们可以立即就开始同情他了:因为他没有选择啊,他只是不信奉任何主义,一心为了自己的家人,梅尔吉布逊的《爱国者》不也是这样一个意思么。所谓的政治立场都是政治家们的事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战争就是灾难而已。那些收了救济粮的老百姓有什么错?全都充当了牺牲品……
是的,这样的话还可以说很多。就像那些老兵回忆起当年,说到最后没有人为了所谓政治立场或者什么主义在战斗,最后能维系下去的只有战友间的生死情谊。这就是《兄弟连》的由来。听到这话我常常感到辛酸,因为这时候生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所有的人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开枪,也尽量不去想打死的陌生人同样有血有肉,也有兄弟。战争初期那些怕死的士兵遭到大家的嘲笑和鄙视,但是到了后来,人们虽然不会高看他们,但是却有了同情。这是显然的:当一群人共同遭遇过了虚无之后,如果他们幸存,那么情谊是一辈子的。就像飞机迫降成功后人们相互拥抱,被解救的人质相拥而泣,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年年相聚……这里的确关涉到人性的最深处了。
可是,当这样一部商业片放在眼前,我却不得不开始陷入另一种不安了。曾几何时,那样一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思潮喧嚣尘上,强过了任何其他的声音,这不禁让人想起曾经某个年代对超阶级超种族超国界的普遍的爱的讴歌。我们都曾经了解到那样的乌托邦是如何揭开虚假的面纱的,那么此刻要问的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到底支持了谁?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主角还是南韩士兵的时候,眼看打到了中国边境线,大家在战壕里暗暗想可以回家过年了。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谁叫了一声:“志愿军来了!”主角抬头一看,只见红旗漫山遍野迅猛扑来,原本胜利在望的南韩军队一下子就开始溃败了……作为中国人,看到志愿军战斗力如此惊人,当然心头一热,民族自豪感大增,可是心里却很清楚,在这部片子中,志愿军不是代表另一个主权国家,而是被当作命运,当作洪水猛兽一般被看待的。如果你看得投入,你甚至会和主角一样绝望,因为回家过年的希望破灭了,战争又将无止境地延续下去。
当主角可以转身向一分钟前的战友开火的时候,正义和善良被彻底地抹去了。不仅颠覆了政治的理念,也颠覆了其他的一切是非和价值。即便是最后攥在手里被当作救命稻草一般的亲情,也将会只剩下了血脉这一纯然外在的联系。为什么呢?因为所谓主义被看作是一种话语强权,现在要颠覆它,要以个人来对抗这种曾经被当作普遍的善的价值,然而问题在于,个人在打倒曾经的普遍价值之后永远不能获胜,因为一旦这个个人获胜,比如他宣称不为国家或者信仰,而为兄弟情谊而战,如果这样的颠覆获得了正面认同,势必兄弟情谊将变成新的话语强权,然后其自身也将被颠覆——这种消解的力量势必总是将自身变成被消解的对象,这就意味着不能有任何价值,意味着将人性的内容全部掏空。很显然,这种抽象掉了一切现实内容之后的所谓普遍的人性论,最终只能导向一种毁败的虚无主义。
还能由此联想到以前被禁播的《走向共和》,其间不要说李鸿章,从袁世凯到慈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美化,我们甚至可以为他们大掬同情之泪,而且据称其间揭露的细节都是真实的史料,这就更加让人开始怀疑我们是否曾经被某种本不属于自己的理念所欺骗了。我们不是今天才开始感受到这样一种对以教科书为代表的传统话语的质疑,这种普遍的怀疑乃是当代后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的阴影,是技术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在“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口号之下人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打碎那些曾经宏大的主题和建制,并炫耀自己更加极端的背叛。然而,也许教科书上写的很多东西不如电视剧中那样真实,也许李鸿章比剧中的人物还要高尚得令人尊敬,但是,这样一种以细节的真实去颠覆历史的真实的做法仍然是危险而没落的。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价值的持续自身瓦解,它永远也不能为我们带来更有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