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中字
  • 正片
下妻物语

下妻物语

主演:
深田恭子,土屋安娜,宫迫博之,筱原凉子,阿部隆史,树木希林,小池荣子
备注:
正片
类型:
喜剧片
导演:
中岛哲也
年代:
2004
语言:
日语
地区:
日本
更新:
2023-11-07 09:19
简介:
Kamikaze Girls / Shimotsuma monogatari17岁的龙崎桃子(深田恭子饰)住在茨城县下妻,她喜欢洛可可风格的打扮,并向往中世纪的法国。和桃子同校的高二女生白百合草莓(土屋安娜饰),是一个整天骑着重型摩托车的“飙车帮恶女”。  一次机缘巧合,桃子和草莓偶然结识对方,她们对彼此充满了好奇,而且都不明白在这.....详细
相关喜剧片
下妻物语剧情简介
喜剧片《下妻物语》由深田恭子,土屋安娜,宫迫博之,筱原凉子,阿部隆史,树木希林,小池荣子主演,2004年日本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17岁的龙崎桃子(深田恭子饰)住在茨城县下妻,她喜欢洛可可风格的打扮,并向往中世纪的法国。和桃子同校的高二女生白百合草莓(土屋安娜饰),是一个整天骑着重型摩托车的“飙车帮恶女”。  一次机缘巧合,桃子和草莓偶然结识对方,她们对彼此充满了好奇,而且都不明白在这小地方怎么会有对方这样的女孩。此后草莓经常来拜访桃子,她关注桃子,并对她的装扮评头论足,但坚持己见的桃子不为所动。草莓需要去一趟专为大姐头制作特攻服的服装店见识下,她希望自己可以穿上特攻服参加一个前辈的隐退仪式。她们没能找到,但桃子竟然特意为草莓缝制特攻服,成为莫逆之交的她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下妻物语影评
【0】被观看事物的无聊,促使判断力透过它,带着设想与批判进入到渗透的观念中…】
1】似乎有很多这样的影片,在开始的时候挺有趣的样子,但演着演着,就越来越无聊。《下妻物语》(下妻是地名)就是这样的影片,在开始的时候,那段洛可可生活的演绎营造了梦幻般的趣味,两位女主角桃子和草莓(又名巫女)的出场也挺酷,然后,就成了少女漫画般的庸俗情节。最后,影片的主旨无非是友情和生活的意义之类的老生常谈。整个影片的故事讲的无非是两个以不同方式掩盖起各自生活的无意义的少女,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最后在友情中发现了生活意义。不过似乎,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具有肤浅正能量的老生常谈,悲喜交加的浅薄。
【《下妻物语》与文艺色彩】
 2】能够为本影片挽回趣味的,除了靓丽的视觉之外,大概就应该是渗透在影片中的日本文艺色彩。日本文艺具有变态般的诚实态度和矛盾的夸张样式,自然地呈现生活中被掩饰的部分并且不自然地呈现生活中直白的部分,如此构成的恶作剧般的喜剧感觉,尤其显著地体现在他们对死亡和孤独的敏感中。在这种死亡与孤独的氛围中构造生命与友情:越是死寂,越要生机焕发;越是孤独,越要友情泛滥。如此矛盾的方式,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愉悦。只有在这样一种黑色幽默中,我们才能镇定自若地直面历史的罪恶和人性的邪恶。
 3】在《下妻物语》中,越是死寂,越要生机焕发,这表现在桃子和草莓分别以各自的热情掩盖各自生活的无意义。桃子以对洛可可生活方式的热情来发现价值,草莓则以参加摩托车暴走团体来给自己意义,而洛可可和暴走都表现为生机焕发的样子,这是一种表象。桃子从小时候开始就是个几乎冷漠到无情的人,像她这样的人在少女时期会迷恋洛可可式服装,似乎是矛盾的事情,不过,洛可可式样所代表的态度大致上本来就是冷漠的,只是对自我的快乐热心。桃子这个人的价值观是冷漠的享乐主义,一种个体化的前浪漫主义。作为女孩的她会说,“抓住幸福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话如果从客观上看,简直就是诡辩的说法。这种态度显然是洛可可式的,将自我的主观与外在的客观分开,并且以自我的快乐为高尚,以外在的不安为低劣。
4】“饱尝酸甜苦辣以积累人生经验之类的,很差劲。”在这种态度中藏着柔性而死寂的人格,孤独是它的自然结果。桃子倒也自安其乐,她会说,“人是独居动物,一个人诞生,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死去”。多么自在的说辞!但桃子却不自觉地和草莓具有了友情。她们自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她们之友情的原因是她们在彼此中看到了自己。她们同样以生机焕发来掩盖无意义,同样具有柔性,而内心中有类似的孤独。或者说,她们的心灵契合着。在草莓遭遇微不足道的威胁的时候,桃子竟然友情泛滥地去营救她,如此事件成为她们重新发现意义的机遇,多么令人欣慰的结局。不过,这应该不会不是在开玩笑吧。
5】洛可可的生活方式(洛可可式)意味着浮华而浅薄的享乐主义,但是它却深刻在人类社会的追求中。洛可可式所具有的就是主观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沉浸在享乐的向往中,漠视外在的或它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罪恶。洛可可式生活是人们所向往的社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在它作为不可救药的追求的意义上,它其实是人们企图中的疾病,根深蒂固的疾病。洛可可式在某些时代可能成为现实,比如法兰西洛可可式艺术盛行的年代或天朝历史上的所谓盛世,但是它不会作为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得以保留。“生活在根本上是不完善的,是不能忍受的,它不断地力图以新的形式来重造生活秩序”(载《时代的精神状况》)。这些翻新的形式在类型上都可以归属为洛可可式。由此而言,“不断地力图重造”意味着洛可可式作为根深蒂固的被向往生活模式,它会周期性地发作。
6】洛可可艺术是盛行于十八世纪法国的艺术方式,它所反应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浮华,娇媚,安逸,艳丽,色情,腐朽。洛可可生活方式的灵魂就是沉浸在梦幻般的状态中,享受身体的快乐,醉生梦死。如此生机焕发和充斥着快乐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它是追求单纯幸福的结果,摆脱工作的束缚,自由地享受。恰似当时一名伯爵所言,“十八世纪人们对贵族社会的优越性的依恋,是与他们对新哲学的甜蜜的自由思想的爱好纠合在一起的”。这种喜爱不仅适用于十八世纪,而且也适用于现在和将来的许多世纪。然而,就是这种看起来生机焕发的洛可可生活方式深深地蕴含着死亡。洛可可的生活方式是单纯耗费的生活方式,它不在乎节制,它越炫丽,也就越快地走向死亡。洛可可艺术在法国盛行的年代正是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在他之前的路易十四为他留下了巨额国债,但他并不在乎偿还,却只在乎醉生梦死的享乐。在这个时期之后,法国就迎来了大革命,由此迎来贵族阶层的死亡,法国大革命所具有的摧毁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洛可可生活方式的回应。
 7】洛可可式,这个具有欧洲风俗特征的名称,实际上蕴含着浓郁的天朝中国风格。洛可可式所类似的是天朝的贵族生活方式或皇族生活方式,这不仅表现在视觉装饰上,也表现在文化内容中。欧洲本来有一群粗鄙的国家,即使是法兰西,直到他们从东方而来的流浪者那里听闻了天朝的繁华文明,于是他们拼命地开拓航路(在所谓的航海大发现中)去接近天朝,以承蒙天朝的恩泽。在那个据称崇尚理性的启蒙时代的法兰西,他们将遥远的天朝当作社会的理想来膜拜。当时的欧洲人忽视或无从认识天朝的压抑与可悲,天朝距离他们那么远,恰似天堂的遥远。他们只能按照道听途说的夸张和心中的理想去看待天朝,而他们也根本无法想象天朝何以如此理性和繁华,以至于他们只能用一种器物来称呼它:chine,瓷器。精致的瓷器不仅代表了天朝崇尚的品质,而且它本身就是洛可可式的。如此精致的瓷器具有优雅的曲线型,它是不透明的,将内容和外在隔离开,虽然以精致的外表呈现,但内容漠然;精致的瓷器被小心翼翼地制作,它是脆性的,会在冲击中破碎,具有洛可可式的质感。
 8】在人类至今的观念史中,洛可可式作为独特的模式是与十八世纪大革命之前的法国联系在一起的,对洛可可式的诠释也以那个时代为依据。这样的观念与线性历史观有关,但是洛可可式作为类型,早已在天朝出现了,而且是以周期性发作的方式出现的。十八世纪洛可可时代的法兰西玛丽皇后(或谁谁)面对平民没有面包吃(民无食)的状况,说出“何不吃蛋糕”,而三世纪天朝皇帝晋惠帝早已经类似地说过“何不食肉糜”的话。在这个事情上,天朝比法兰西至少领先了十五个世纪。虽然天朝之前从未用过“洛可可式”的说辞,但是天朝的几乎每一个盛世都类似洛可可式,天朝的一个盛世就是一次洛可可式的发作。
9】整个天朝的历史就是持续的周期性洛可可式发作的过程。天朝的盛世具有洛可可式的属性:天朝的盛世浮华,安逸,艳丽,腐朽;它沉浸在自大的梦境中,自以为整个世界的存在都服务于它的享乐主义;它社会分化,阶层间冷酷而漠然;它由过分的装饰呈现,天朝盛世总是粉饰而成的,以此掩盖荒谬,掩盖压抑和死寂,这应该也是天朝盛世最洛可可式的方面。天朝的盛世具有洛可可式的质感,它是脆性的,总会破碎,社会的熵增加,这时,一个盛世会结束,也就是一次洛可可式结束,迈向死寂。盛世转入乱世,由此也开始了另一个周期,一个重新向往洛可可式的周期。
10】正在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洛可可式发生时期,遥远的天朝也几乎在同时进行着盛世,即所谓的“康乾盛世”。当法兰西的洛可可式被法国大革命(1789年)致死的时候,远在天朝的洛可可式盛世也非常接近地被一场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1796年)致死。虽然如此相似,但两者的意义却相去甚远。对具有“线性历史观”的欧洲文明而言,法国大革命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它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对于“周期性盛世病”发作的天朝而言,一次区区的农民起义实在算不了什么“历史性事件”,也无所谓什么“历史性事件”,一次胜利的农民起义只是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契机,而一次失败的农民起义只是一次清扫活动。清扫过后,天朝仍旧靓丽,仍然再次沉浸到自大的享乐主义梦境中。难怪黑格尔会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这话说得相当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