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片
  • 正片
邻里美好的一天

邻里美好的一天

主演:
汤姆·汉克斯,马修·瑞斯,苏珊·卡莉奇·沃森,温迪·麦凯纳,
备注:
正片
类型:
剧情片
导演:
玛丽埃尔·海勒
年代:
2019
语言:
国语
地区:
美国,中国大陆
更新:
2023-07-13 16:37
简介:
一心想要揭露社会阴暗丑恶的新闻记者Lloyd不满上司叫停他的采访,并交给他一个新任务去采访罗杰斯先生,作为新一期英雄人物策划专题。罗杰斯先是伴随美国数代人成长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无论在电视节目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以身作则,不断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聆听并帮助各色.....详细
相关剧情片
邻里美好的一天剧情简介
剧情片《邻里美好的一天》由汤姆·汉克斯,马修·瑞斯,苏珊·卡莉奇·沃森,温迪·麦凯纳,主演,2019年美国,中国大陆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一心想要揭露社会阴暗丑恶的新闻记者Lloyd不满上司叫停他的采访,并交给他一个新任务去采访罗杰斯先生,作为新一期英雄人物策划专题。罗杰斯先是伴随美国数代人成长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无论在电视节目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以身作则,不断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聆听并帮助各色人从心里和情感上克服他们的困难。起初意图挖掘罗杰斯先人性阴暗面的Lloyd在拜访罗杰斯先生时,也在经历着人生中的艰难挑战。他因年幼时母亲重病临危时父亲弃她而去而与父亲交恶。然而,想要与他和好的父亲此时却身患绝症时日不多,而妻子也不满他只顾自己的自私个性。在与罗杰斯先生的相处与交流过程中,罗杰斯先生帮助Lloyd克服心里困境,意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并在父亲临终前与父亲达成和解归于好。在父亲过世后,Lloyd也主动帮助妻子承担起照顾孩子的家庭责任。
邻里美好的一天影评

在跨年之际补看了去年的电影,我的最佳影片排序表又要重新评估了。

没错,这部豆瓣打分不高的片子,我认为就是我个人的2020最佳。

汤姆•汉克斯自不必多说,使我对这个演员肃然起敬的电影并不是众所周知的《阿甘正传》,而是改编自史蒂芬•金的《绿里奇迹》。而这部《邻里美好的一天》更适合他,适合他硬汉表面下的柔肠;也更适合现在年老的他,适合他慈祥表面下的坚定。

也是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这位著名的美国儿童节目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同时是一位长老会牧师。他主持的儿童节目《罗杰斯先生的邻舍》,在阴气沉沉的60年代给一代人带来了温暖和爱。有影评指出罗杰斯是“美国的董浩”,我认为不妥。事实上比起央视节目主持人,罗杰斯对节目编排拥有更大的裁量权,他独树一帜地将离婚、战争等争议性话题引入儿童节目,真诚地和孩子们探讨“父母离婚后怎么办”“战争意味着什么”…他的节目并没有停留在博取孩子们“一乐”,而有更深刻的情感教育意义。

电影很简单,讲的是惯于挖掘社会阴暗面的记者罗伊徳在采访罗杰斯的过程中被其感染,与家人重归于好。影评有很多批判“令人作呕的美国电影圣父情结”的,不知何时“圣父”竟成了贬义词;片中的罗杰斯的确是一个关怀邻舍的牧者和公众人物,但用了好几个细节表明他并不是圣父,而是个同样也需要上帝的普通人。第一是通过他太太的口说出“罗杰斯也有脾气,只不过他选择转移注意力,他祷告,他去游两圈”,第二是通过最后他在罗伊德父亲身边的耳语“现在你一定是个最接近上帝的人,请你也为我祷告”。这两个细节深深地震撼到我,这样一位“美国正能量”的输出者,也有他要交给天父的一切软弱。真不知道一众“圣父情结”的批驳由何而来。

如果你也常看美式温情片,你也会发现这种“美国正能量”,但这种能量让我为之吸引的在于,它落到实处。它可以描述。这部电影有三个相辅相成的主题,良友,父亲和邻舍。

1.良友

罗杰斯先生著名的手势—两只食指互扣,在手语中代表“朋友”。他在节目中使用这个手势,因为他是孩子们的朋友,他对罗伊德使用,因为他是broken people(受伤的人)的朋友。他的祷告本上记录着他朋友们的名字,因为朋友就是你要将之交给上帝的人。他的太太说,他按名字一一为他人代祷,这也是他接近神的方式。

在节目中,他向儿童屈膝,与比他软弱的人对视。他这样爱这个不幸的记者—本是与他无关的人,他称之为“我的朋友”。他用伴随他多年的木偶和母亲织的各色毛衣表现他所理解的友谊:旧了,破了,但舍不得扔。他相信友情可以打开一个人尘封的心。他让罗伊德终于忆起—像一个观看他节目的孩子那样单纯地忆起“老兔子”这个玩具,在他的引导下,罗伊德进入回忆,不总是那么美好的回忆。当一个人与过去发生链接,伤害就可以开始消融。

他用耶稣的友谊爱他人。因为这世上不会有真正完美的友谊。但假若我们这群蒙赦免的人不是耶稣的朋友,我们只会落入被控诉、制裁和消灭的境地。当罗伊德不怀好意地问他:“为什么你的节目充满了黑暗的内容?”罗杰斯极力克制自己的愠怒,而采用温和的态度回答他的朋友—因为是上帝把你带到我面前来,我就要爱我的朋友,而且不可以虚假。我们通常以为的友谊,是做同样的事情,为同一件事情奋斗。而耶稣的友谊是背弃自己的本心,是爱不可爱的人,与他相异的人。罗杰斯爱试图控告他的人。他不畏惧曝露,因为他在神的友谊美好的护理之中。

2.父亲

影片围绕罗伊德和父亲维持一生的矛盾展开。开头就是父子俩在姐姐的婚礼上大打出手。他初次见罗杰斯先生,脸上的伤痕就吸引了后者的注意。他无法原谅曾经离弃病床上的母亲和他们姐弟的父亲。不论父亲做了怎样的剖白,乃至在争论中病倒,也没有带来父子俩的真诚面对。在罗杰斯先生对罗伊德内心创口一步步的挖掘中,在一次由他本人参与录制的儿童节目中,他得以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他看到病榻上的母亲—他最爱的人和最大的心理负担,他对母亲说,“我恨父亲,我恨他抛弃你。”而母亲说:“孩子,我不需要这个。”

这其实是个很寻常的桥段。因为我们生活中也充满了可怜的母亲和恨父的孩子。可是我们岂知父母的婚姻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了某一方而仇恨另一方,都是对整个家庭的灾难。不论是这一方“更有过错”到底有多么充分的证据。亲密关系不是一个讲理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批判对错,而在饶恕。影评开头罗杰斯先生就提到饶恕。“我们常以为宽恕是很难的。然而它正在于你是否愿意用心面对。”

罗伊德终于原谅了他的父亲。奇妙的是,在开始原谅之后,也开始了解他和爱他。当他怀抱自己的幼儿,决定自己在家照顾孩子,他突破了世界加予男性的不公。男性也可以温柔,父亲也可以慈爱。沉默的嘴唇也可以开始表达。如果没有圣父先爱我们,我们也不可能去爱父亲。

3.邻舍

节目叫“罗杰斯先生的邻舍”,而“邻舍”也表明了罗杰斯的影响力、基督教信仰和美国精神的极致。罗杰斯不愿止于逗孩童一笑。诚如罗伊德第一次采访所说,他的节目不讳言诸如战争、性和种族歧视这些黑暗面。邻舍是什么?我们提到这个词可能会想起春晚小品。一起歌颂盛世美好、物质生活节节升高,那就是我们理解的邻舍。在罗杰斯看来,儿童不是比成人理解能力更低、更没有必要了解生活全貌的人,而是他的邻舍。因此这档儿童节目却平等地冠以“邻舍”二字,而非“趣宝宝乐园”之类。

在他的节目现场,他抚慰了无数自闭、抑郁、残障的儿童。他奇迹般地让一个愤世嫉俗的孩子主动来拥抱。他确信“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他在祷告中有名有姓地记念每一个孩子,是“加文•沃格尔”,而不是“罗伊德的儿子”。影片的最后他走进沃格尔的屋子,径直走向加文的摇篮—他要先向孩子而不是大人打招呼。这种“怜幼”的文化有异于等级制度中的尊老,是我们很难理解的。《圣经》多次指出“将来在后的要在前”“在下的要升为高”“大的要服事小的”,就是要破坏等级制度。是呼召人们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有所区别。真诚面对自己的心,去除虚伪。而我们的“孝道”有多少是真诚的邻舍之爱,剩下多少是出于等级制度所规定的良心人伦呢?

罗杰斯说,邻舍就是你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不要低估邻舍对你的影响力,他可能就是你的父亲、儿子、妻子和朋友。是在主里彼此相爱的人。曾经有律法师问耶稣,谁是我的邻舍?耶稣却设了一个比喻: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他反问律法师:你想这三个人,那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律法师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他看出律法师没有怜悯,所以反而给他的良知出了一道不得不这样做的选择题。耶稣对邻舍的要求正是这样高。那个撒玛利亚人,首先要动慈心,然后身体力行地照顾,最后还要店主好好地照应,做到了这一切之后,他才可被称作是那人的邻舍。由此,在这样的信仰背景下,罗杰斯先生对陌生人所做的一切就不难理解了,也不是什么令人作呕虚伪了,更不是美国正能量了。因为这就不是什么能量,而是真实的爱本身。任何一个基督徒观看这场电影,都不会质疑这是名人作秀。因为耶稣也像邻舍一样保存了我们的生命和福乐。在他的爱里,伤口愈合。我们卸下面具真诚相待。世间的等级尊卑都要过去,我们顾念一个更美的家乡。在那里主耶稣基督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邻里和我们共同居住。

邻里美好的一天相关搜索